【導讀】有人說純電動車在嚴重碰撞情況下發(fā)生燃燒的幾率比汽油車高很多倍,也有權威機構說過電動車起火的風險并不會高于傳統(tǒng)汽油車。那么電動車安全性到底怎么樣?影響安全的因素有哪些?除了燃燒外還有哪些應該注意的地方?
純電動車的驅動能量來自于車上的蓄電池,一般采用電池組,即由很多小電池串聯(lián)組成。風險派認為電池組是電動車危險因素之一,隨便一個電池短路就可造成災難性后果。當然電池組一定有保護電路,但保護電路也有可能在撞擊過程中損壞。一旦發(fā)生短路,整個電池組基本無需易燃物,鋼鐵都會燒紅像面條一樣融化。而電動車若使用輪轂電機,碰撞和由此引起短路的風險將加大。
筆者認為,有些權威機構得出的電動車起火風險并不高的結論源于統(tǒng)計和碰撞試驗。在當今的電動車里,蓄電池都會受到全方位良好的保護,碰撞試驗應該在這方面有較好的說明,但沃藍達在碰撞后一定時間內發(fā)生的燃燒恐怕還是會讓普通消費者心里緊張。不過,現(xiàn)在就說電動車不安全也沒有充分的證據(jù)。同樣是劇烈的碰撞,汽油車也存在燃燒、爆炸的危險。
可以說,在劇烈碰撞情況下,沒有哪種車是安全的。除了燃燒,還有可能發(fā)生翻滾、變形等對乘員有傷害的情況。電動車車身普遍較重,在相互碰撞過程中相對較輕的車輛還是占一些便宜,不過這并不是和諧交通所提倡的。電動車碰撞導致短路的原因有電池正負極材料沖破隔膜、剎車時能量快速回充至電池時瞬間的超高電流等因素。
不管怎么說,車輛燃燒是電動車安全方面最受人們關注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綜合現(xiàn)有的案例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電動車發(fā)生燃燒主要有三種情況:碰撞、充電和自然。它們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,如碰撞燃燒主要是車輛發(fā)生短路情況,而充電時的燃燒更多源于不規(guī)則操作。自燃的情況相對多樣,有涉水短路的、有接頭松動導致的、還有環(huán)境溫度過高等情況。
電動車發(fā)生燃燒的核心是電池,目前電動汽車一般采用的是鋰電池。據(jù)介紹,鋰是世界上最活潑的金屬,鋰電池本身擁有體積小容量密度高的特性。但同時鋰電池的化學特性太活潑,鋰金屬極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(fā)生激烈的氧化反應,從而產生燃燒和爆炸。
當今常用的有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,它們各自的特性不盡相同。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更大、體積小、質量輕,但安全性經常受到懷疑。磷酸鐵鋰電池雖然能量密度小,但被認為更安全。
不過說到電池單體,其本身是不容易起火燃燒的,即使在外界猛烈的撞擊下,電池單體發(fā)生破裂或者內部受內傷,但是不會立即燃燒,最多電池單體本身會在后續(xù)的一定時期內發(fā)生熱量內聚,在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無法正確識別的情況下,才開始燃燒。
說到底,安全問題還得自己注意。對于電動車,主要是不要長期處于陽光直曬,盡量選用慢充充電方式。同時還有考慮車輛品質,好車型不但在電池防護上做得好,同時在電氣管理、高壓線路密封、以及高壓管路保障方面也會做得更好。
除燃燒外,電動車還有其他安全問題,電氣方面如漏電管理等。在機械部分,電動汽車的重量遠遠大于同等級的汽車,底盤、懸掛、剎車系統(tǒng)都需要強化,操控和制動性能也很關鍵。
目前,國家已經出臺法規(guī),對電動汽車廠商與電池制造廠商提出了要求。對于電動車的電氣系統(tǒng),它們要經受多方面的考驗,包括:機械載荷--振動、機械沖擊、跌落;事故自保護--碰撞、擠壓、海水浸泡、外部火燒;環(huán)境適應性--溫度沖擊、濕熱循環(huán)、鹽霧腐蝕、高海拔;濫用--過溫、短路、過充、過放。相信,隨著安全規(guī)格的提升,以及相應廠家的投入,電動車會向更安全的方向發(fā)展。